“钟赤兵将军的右腿被子弹击中,先后进行了三次截肢,但他凭着顽强的毅力用独腿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。”贵州遵义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门口,五年级学生马兴蕾声情并茂的讲述,感染了许多游览者。
“红军纪律最严明,心中听命令,万众一条心……”遵义土城镇四渡赤水纪念馆门前,老红军何木林的孙女何莉唱起《红军歌》,在场的人全都屏息倾听。
“听我父亲说,那天红军过河后要急行军,拔我家和袁国良家的萝卜充饥。红军走后,我们收到了萝卜钱——被扯的每个萝卜坑里都有一个铜圆。”今年80岁的袁栋成是赤水市石堡乡的“嗑子匠”(宣讲员),他在茶馆里讲述的故事总能让当地居民和游客听得津津有味。
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跨越了时空,不断激励后人。“高于天”的理想追求,“红透底”的革命信仰,“一条心”的政治觉悟,“军爱民”的优良作风……正是这些红色基因,构成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,让我们党拥有了打不垮的钢铁脊梁、稳如山的革命底气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,弘扬革命文化,传承红色基因,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。”百年奋斗再出发,革命历史是干事创业的鲜活教科书,也是滋养人生的最好营养剂。
让红色基因永不褪色、永放光芒,“传”的主动意识至关重要。老红军何木林去世后,儿媳林成英留在旧居坚持为过路游客讲述红军长征故事。孙女何莉受到激发,主动成为“四渡赤水纪念馆”的红色义务宣讲员,并用红色故事教育5岁半的小女儿。一颗红心,三代传承,一个个家庭形成传承革命精神的家风,全社会就有了赓续红色血脉的强磁场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要求,讲好党的故事、革命的故事、英雄的故事,在干部群众中厚植爱党、爱国、爱社会主义的情感,红色基因就能代代传承。
“承”的时代责任非同一般。传承红色基因,不仅有助于让人们更好了解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、新中国是怎么来的、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,还可以为青少年成长成才提供思想引领和精神激励。在遵义,像马兴蕾这样的“小小宣讲员”,一开始只是给游客“介绍一下这段历史”,后来通过一次次宣讲,对党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。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精神、坚定理想信念,才能培养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。
从红色基因中汲取信仰信念信心力量,是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、深入基层、深入人心的题中应有之义。在赤水市天苑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,“嗑子匠”在党史故事中融入乡风文明、消防安全等政策宣讲,帮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融入新生活。贴近群众、形式多样的宣讲方式,让传承红色基因同观照现实、推动工作结合起来,凝聚成连接历史、贯通当下、瞩望未来的强大力量。
红军长征胜利充分表明:“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,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”。大力发扬革命传统、传承红色基因,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,鼓起迈进新征程、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,我们一定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。
来源:《人民日报》